2016年1月12日上午,“缅甸选后形势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举行。来自新华社、社科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十名专家参会,对缅甸选后的政治转型前景、民族和解进程、国家治理以及中缅关系等诸多方面发表了各自看法与建议。和平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廖峥嵘主持会议。
在缅甸工作近三十年的新华社驻缅甸记者张云飞首先从“和为贵”、“和为难”、“和为上”三个方面,结合自己驻缅甸工作的宝贵经验,以切身经历发表了对缅甸选后民族和解、民盟与军方和解以及中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
来自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的彭宏伟老师指出了缅甸选后政情中的三个矛盾点,分别是修宪问题、民族和解进程、反腐问题,而后对缅甸选后的经济、外交政策也做出了预测。
来自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的许利平老师从缅甸的民主转型是否可逆、未来新内阁的政治走向、东盟共同体对缅甸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的姜琨老师分析了民盟上台后的国家治理问题,巩发党的发展前景以及中缅关系的走向。
现代院的张学刚老师阐释了缅甸民主化转型的原因以及民盟上台的作用和正负影响,并且表示对民盟执政困难不能低估的同时,也应该对民盟的主观能动性和执政潜力抱有期待,最后对于中国对缅态度提出建议。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王思琪指出缅甸民意求变潮流形成共识、缅甸多元化政治进程取得推进,并分析了民盟政府执政前景和新形势下的中缅关系。
来自清华大学的张伟玉介绍了缅甸军政权的政体转型发展历程、军人政权开启政体转型的原因以及缅甸民主转型之后对中缅关系的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的范伊伊介绍了中国援缅政策及大选之后的变化,指出我们的援助应该要:关注民生、帮助新政府干出“立竿见影”的政绩、做与旧政府不一样的事。并且建议充分利用民间渠道开展援助。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的马加力老师分析了缅甸在我周边外交中地位、缅甸在地缘战略上的作用、缅甸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对缅工作该如何开展。
现代院的宋清润老师分析了缅甸军人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是美西方和中国谁在缅甸占优势的问题、中缅经济合作是“谨慎积极”还是“积极谨慎”问题、中缅这样大国与小国之间“谁更脆弱”的问题。并且对未来中国如何处理中缅关系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