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学术论文
俄乌冲突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的影响、应对及启示
点击量:0时间:2022-06-30 10:10:05作者:李建民

2022年第4期(总第6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    2022624


俄乌冲突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的影响、应对

及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李建民

俄乌冲突已持续四个多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在对乌克兰军事援助不断升级,高强度消耗俄罗斯军事力量的同时,对俄制裁不断扩大。美西方俄罗斯之间的博弈是一场由地缘政治冲突引发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安全危机的路演,具有极强的现实警示意义。双方在制裁反制裁中的路径、手段、影响都值得深入研究。

一、制裁特点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美欧已联合37个国家对俄发起了近100轮制裁,从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历经三任美国总统,迄今已持续8年,相当于普京个人任期的三分之一,制裁具有长期化,常态化特点。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又发起多轮密集制裁,范围涉及金融、能源、贸易、科技、资产、交通、网络、文化、人员等多个领域,制裁措施呈指数增长,截至4月29日,已攀升至10128项,超过对伊朗、叙利亚、朝鲜、委内瑞拉、缅甸和古巴加起来的制裁总和,是有史以来对单一国家最大规模和最严厉的制裁。

与之前的制裁相比,西方对俄新制裁具有措施出台速度迅猛,实施力度密度强列,制裁对象覆盖面广泛,制裁目标精准等特点,其严厉程度不仅远远超过市场预期,也超出俄方的推演预判。同时美西方在制裁立场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其实质是美国主导的盟国在经济、金融、科技和国际规与俄罗斯的深度“脱钩”,目的是将俄与国际金融和经济隔绝,使其成为世界经济的孤岛和国际弃儿。

二、制裁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  

俄乌冲突是俄罗斯与美西方之间一场力量悬殊的博弈,冲突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严重负面溢出效应,也使俄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所面临的战略环境持续恶化。 

(一)金融领域制裁、影响及应对

在西方的全面制裁中,金融、科技、能源、贸易方面的制裁杀伤力最大。西方制裁的第一波打击是在金融领域,包括限制俄罗斯使用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进行贸易结算、冻结俄主要银行资产、使其无法在美国及欧洲市场进行借贷筹资、将选定的俄罗斯银行从SWIFT信息系统中剔除,以确保这些银行脱离国际金融体系,冻结俄罗斯中央银行一半的外汇储备等。制裁对俄罗斯卢布汇率及金融市场稳定、对外经贸往来与金融交易开展等带来重大冲击,卢布和股市也经历了当代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崩盘。

为稳定卢布和资本市场,俄罗斯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为稳定卢布,俄中央央行重新入场干预,228日一次性加息1050个基点,将关键利率从9.5%上调至20%;实行严厉的资本管制,要求国内出口商强制售汇80%、禁止外国客户出售俄罗斯证券、限制企业和居民从银行账户提取外币的额度、禁止向非居民提供外币贷款等。3月23日,俄宣布自4月1日起,对俄“非友好国家和地区”改用卢布结算俄天然气,之后又扩大以卢布结算的俄出口货物清单,将谷物、化肥、石油、金属和木材纳入其中。3月28日,俄央行宣布,卢布与黄金挂钩,交易以每克黄金5000卢布固定价格进行。随着上述措施的出台,俄金融形势得以快速稳定,截至3月31日,卢布对美元汇率已恢复到俄在顿巴斯地区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前的水平,对此,俄罗斯央行认为,俄金融稳定风险已经缓解,普京称美西方针对俄罗斯的经济闪电战已经失败。

一般认为,俄与西方这一轮博弈中,金融战比军事战打得好,应对西方制裁打出的金融组合拳效果明显。个人认为,这首先得益于俄金融监管当局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做的长期准备。可以看到,在过去8年里,俄当局坚持底线思维并做好了脱钩准备:建立起独立的国家支付系统(NPS)和金融报文传送系统(SPFS);为抵御经济制裁,积累起大量外汇储备,以满足对外流动性需求;不断推进去美元化,灵活实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本币结算规模等措施,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同时,俄央行还构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从2017年9月开始进行第一次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之后定期从宏观角度、逆周期角度对金融组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对相关金融信息进行动态评估与预警,关闭有问题银行,并对应对极端情况做出推演。俄金融界认为,金融制裁清单中唯一的意外是冻结俄央行外汇储备,该做法不仅超出了预判,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势必加剧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去美元化进程。

天然气以卢布结算和卢布与黄金绑定是金融组合拳中的最重要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等国际货币的安全性、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动摇的议论。应该看到,在西方极限施压下,俄金融组合拳的出台首先是为维护卢布稳定,对其效应不宜过高估计。组合拳更多体现的是短期效应,如卢布与黄金挂钩的做法结止期限是2022年6月30日,本身就是短期措施,象征意义更强,而天然气及大宗商品卢布结算是否被完全接受并具有可持续性更需要观察和评估。

欧洲对俄能源高度依赖是俄提出卢布结算天然气的基础和筹码,由于各国对俄能源依存度的不同,围绕卢布结算在欧洲内部已经形成不同的国家派别。值得关注的是德国在能源政策上的转向。由于德国立场的变化,欧盟已形成第六轮对俄制裁草案,内容包括欧盟计划在6个月内逐步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在今年年底前停止进口精炼石油产品。在不同的场合,德国还表示到2027年停止进口俄天然气,表明其“能源依赖去俄化”的决心已定。德国自1973年起开始进口苏联天然气,即使在冷战时期和苏联解体的混乱期也没有停止过,因此该决定具有风向标意义。从中长期看,俄欧无论达成何种支付协议,俄罗斯对欧洲的油气供给都可能受到影响。在可预见未来,一旦欧洲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局面,完全可能拒绝用卢布计价结算。俄能源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俄欧之间将出现经济大逆转。同样,在美西方的制裁压力下,也不排除将卢布锚定粮食、金属、化肥、木材等大宗商品实施困难的前景。以粮食为例,俄罗斯农业短板是种子对西方进口依存度高,如果种子断供,就可能对农业造成影响,卢布锚定粮食的政策也将难以实施。  

从俄央行货币政策走向看,随着汇率和金融稳定风险不再上升,其政策重点已从化解风险转向支持经济。4月11日和29日,俄央行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息,将关键利率从20%降至17%后再降至14%。俄央行认为年内仍有下调利率的空间,全年关键利率平均值将维持在12.5%-14%之间。为恢复经济,央行还将小步调整,放松逐步管制。

(二)对实体部门制裁、影响及应对

西方制裁的重点目标是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科技制裁、贸易限制和能源禁运,以及对俄关闭领空和港口引起的物流链中断,美西方力图通过多方位制裁全面孤立俄罗斯,将其与世界高科技产业隔离,最终将俄逐出国际经济贸易体系。

2022年2月24日,拜登宣布对俄实施全面出口限制,禁止向俄罗斯出售、供应、转移和出口两用产品(如某些合金、加密技术和特征材料等)。欧盟还对可能用于军事、石油加工和航空工业的产品实行禁运,列入限制名单的产品包括通用电子产品、电子组装产品、电信设备、信息安全设备、传感器、激光设备、导航设备、航空控制系统,海洋和海洋技术等。

3月8日,拜登签署行政令,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禁止美国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新投资;禁止美国人资助或支持在俄罗斯投资能源公司等英国则分阶段减少俄国石油进口,到年底停止一切俄国石油进口。

3月11日,拜登宣布,取消对俄罗斯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待遇。除已经对俄罗斯实施的存量制裁外,美国还将增加从俄罗斯进口商品的关税,实行新的壁垒。美国国会两党议员组成的联盟还呼吁暂停俄罗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的资格,若能成,这将是WTO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行动。

制裁引发了在俄西方企业的大规模集体“撤俄潮”。高科技领域、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银行、金融和运输行业、消费品快销品牌、食品和饮料以及快餐连锁行业,700家外国公司已经或正在离开俄罗斯。

目前,制裁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几乎波及到俄所有经济部门,按俄政府救助清单包括70多个行业。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在技术、设备、零部件对进口依存度高的部门,包括纺织产品、制药工业、电气设备、计算机、电子电气设备、半导体芯片、机动车辆等,这些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均超过50%,在金属制品、纸制品和化工产品的最终消费中,进口依存度从30%-50%不等。与此同时,俄经济对外依存度在地域上高度集中,进口产品和技术一半来自欧盟和北美,另一半主要来自中国。俄高级经济学校、宏观分析和短期预测中心等智库的制裁评估报告均认为,这种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和对有限供应商的高度依赖对俄经济的长期稳定性构成了威胁。

目前,由于贸易限制和物流中断,造成俄相当一部分企业库存面临枯竭。俄第一副总理别洛乌索夫指出,俄经济已出现萎缩,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物流的限制和经济流动性不足。受此影响,截至3月底,工业和贸易下降了11%,其他部门下降9%-10%。其中汽车制造、航空制造和运输、芯片活动半导体、能源勘探设备保证均将受到严重冲击。

预计2022年俄新车和二手车销售将分别下降50%-70%和20%。

民用航空中55%的为租赁,主要来自欧洲,国产SSJ-100客机发动机到航电大量核心部件来自欧洲、MC-21苏霍伊超级喷气机的国外零部件占比也达到70%-90%欧盟对俄关闭领空,禁止俄联邦境内飞机及零部件的供应、租赁、维修和保险对其民航运输造成双重打击。

美国禁止向俄罗斯及其盟友白俄罗斯出售高科技产品的措施,目标直指国防、航空航天和海事行业使用的半导体和电信系统,使俄高科技产品进口减少50%,随着时间推移,将导致其军工基础恶化,同时间接影响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以及所有以任何方式使用生产自动化控制的行业。

2014年以来,俄油气开发技术和设备的进口依存度已从60%40%,但大陆架能源开采、炼油和液化天然气加工仍主要依靠国外设备软件,主要由国际油服公司进行。随着雪佛龙、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壳牌在内的国际九大石油巨头及六大国际油服公司剥离在俄业务股份或停止在俄的生产活动,对俄油气业造成除能源禁运外的二次打击。预计2022年俄石油开采量将下降17%甚至更多,这将是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石油产量下滑。

农业是俄实施进口替代取得成绩最大的部门,由于种子、种畜、兽用疫苗和饲料酶等对进口的高度依赖,大型农业机械及其零部件、国际运输和保险的中断、农产品贸易结算困难,中期风险较高。

从地区看,受制裁影响最重的为制造业集中的工业中心区。随着欧盟对俄罗斯的煤炭和石油禁运措施的落地,预计燃料动力综合体和石化工业集中的地区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为应对制裁,在实体经济领域,俄政府已经连续出台四套200多项救助措施,并打算动用一半的储备基金来支持企业和扶持经济。目前俄实际上已转入动员经济,主要任务是稳住经济基本盘,重建经济联系,加快进口替代,重建独立工业体系。

第一,为稳定经济基本盘,俄政府已通过一项优先行动计划,包括个跨领域的短期优先事项,具体为:确保企业顺利运营;扩大国内企业的自由度;支持特别困难的人群;确保商品市场供应;提供必要的部门支持措施。具体包括:(1)俄海关委员会已制定取消蔬菜、咖啡、果泥、儿童用品等进口关税的建议,并将在欧亚经济委员会层面研究。(2)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灵活性并降低其行政负担,包括针对特定行业(高风险及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业除外)取消计划内外的检查,相关许可自动延期。(3)最大程度保持定价灵活性,根据当前形势,对不同商品和市场分类施策,尽可能为企业创造条件,使其重构产业链条,积极进口零部件和终端产品,并在俄进行生产。

第二,根据变化的后的市场格局重新布局产业链供应链,重组物流,俄工业贸易部评估,最快需要3至6个月实现物流转向,创建自身的进口和供货渠道。俄审计署署长库德林认为,在维持当前制裁水平的条件下,俄经济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重建。在这一过程中,为满足国内对受贸易限制的国外商品的需求,俄政府将平行进口货物合法化(俗称水货,实质是未经所有权人许可的“灰色”进口,通过官方代表和分销商的交付同时进行。2002年起,平行进口在俄已被禁止)。4月25日,俄工贸部已经批准允许平行进口的商品清单,共包括50类约200个品牌,涉及汽车、发动机轮胎、家用电器、智能手机、游戏机、采矿、能源、铁路和航运、农业等各行业所需的设备、服装和鞋类,均来自对俄不友好国家。俄专家认为,平行进口有助于解决消费领域电子产品短缺问题,但在专业公司领域仍会面对服务器和数据存储系统设备短缺问题。

第三,强化进口替代加快结构转型。当前进口替代的重点一是加快发展国内IT业,为此出台了IT业从业人员缓服兵役、提供优惠房贷、企业税收优惠、通过国家订单和各种项目扶持来创造条件,确保行业稳定发展。二是加快各种配套零部件的国内生产。为此俄联邦工业贸易部与数字化发展、通信和大众传播部为在俄罗斯的生产制造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互动创建了“进口替代交易所”在线平台,加入该平台的公司可发布工业产品、零配件的采购申请,供应商可提交报价,无需中介费。俄央行研究和预测司认为,未来的经济转型将经历“打破既定链条、初步调整、逆向工业化、调整完成”四个阶段。部分产品在没有办法快速实现进口替代的情况下,生产低技术水平产品是被迫之举,为此将允许生产前几代产品,如汽车从欧5标准退回到欧0标准。

(三)整体影响及经济走势

短期看,受疫情、战争和制裁多重影响,2022年俄经济增长会踩刹车,出现低基数上的深度下降。日前,俄经济发展部提交的最新预测认为,2022年,俄GDP将下降8.8%-12.4%,通胀率或超过20%。俄中央银行4月末议息会的最新预测认为,2022年俄GDP将下降8%-10%,经济衰退的最低点将出现在2022年第四季度,GDP的季度降幅将达到12.5%-16.5.%。在GDP大幅下降的条件下,失业率将翻一番,人均收入下降19%,贫困人口反弹至占国内总人口21%。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认为,西方制裁给俄经济造成的损失堪比苏联解体,俄总理米舒斯京认为,俄现在处于最近30年来最困难的局面。

从长期看,西方制裁将对俄罗斯国家命运和经济造成深远影响。苏联解体30年来,俄罗斯为融入欧洲和世界经济体系所付出的努力及发展成果损失殆尽,经济运行模式将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其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损失在短期内也难以弥补总体看,俄罗斯资源丰富,能够满足自给自足,经济有依靠内循环独立运行的经验,被经济金融制裁压垮的可能性不大。过去8年的经验表明,俄经济会逐步适应制裁环境并取得发展,甚至不排除会有局部的突破。但目前在美西方的集体打压下,俄会被进一步孤立和边缘化,无论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将陷入一个新的低谷。标普的观点最为悲观,认为在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需要10年时间才能将国内经济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 

三、启示

当前的国际变局使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发展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将面临美国在政治、贸易、金融科技等多领域的长期施压。美西方俄罗斯之间的博弈是一场由地缘政治冲突引发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安全危机的路演,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势,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尽量避免与美国正面对撞和“硬脱钩”,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强化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可能的挑战。

(一)努力保证自身金融安全

美西方与俄罗斯之间金融博弈的手段颠覆了以往对金融安全的认知,破坏了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安全资产(美国国债)的安全性,也透支了美元信誉。美国频繁把货币“武器化”的做法将促使各国央行开始寻求美元之外的储备多元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首先要维护自身海外资产的安全。一是加快储备资产多元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进行多元化配置;二是对美西方可能禁止使用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关闭账户,冻结资金带来的安全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加快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多渠道并行工作机制,防止金融“核武”造成的冲击。三是设计选择好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稳中求进,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二)谨防美西方的二级制裁

2014年以来,受制裁影响,俄对外经贸合作的地缘经济空间已经发生从欧洲-大西洋空间向亚洲-太平洋空间的转向,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美西方的“切割式”制裁将会使俄更加大对中国在经济上的倚重,求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在当前形势下,美国采取有倾向性地将中俄绑定的做法,滥用经济金融制裁和出口管制,中俄经贸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美国二级制裁的高风险区,自俄原油进口、对俄车辆、集成电路及含有芯片的相关机电产品出口、对俄投资、结算等都有可能落入二级制裁的范围。小米、中芯国际等已收到美国商务部通知,不得对俄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手机、芯片和其他相关产品。意味着未来中俄合作将机遇与风险并存。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重新考虑对俄合作的方式。为此,有必要加强安全和风险意识,采取黑名单筛查、出口产品物项筛查、物流运输筛查等措施,系统研究审慎应对制裁带来的不确定性,保证中俄经贸能安全稳定运行。

(三)提高重要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替代率

加紧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经济格局,通过自主创新促进制造业升级,在关键的生产环节和技术环节做到自主可控。在中美竞争对峙长期存在,美西方对我实施出口限制和强化技术封锁的国际环境下,“卡脖子”风险随时可能发生。为实现核心技术安全可控,应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内,通过基础再造,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提高重要科技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替代率,加大对替代产品的研发、验证、生产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动其在中高端领域取得进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