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中国,正处于世界变局与民族复兴时空交汇之际;今日之世界,正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变局乱世中振兴,需要依循历史的演进轨迹和基本规律,多维度把握世界变迁、历史方位、阶段性特征和发展大趋势,据此制定国家内外战略,确保“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驾驭如此浩瀚的认知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和时代观,能够提供宏阔的科学框架和认识工具,始终是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关系领域理论思维的底层逻辑和最高境界。
作为世界发展进程和总体方向的最高战略判断,时代问题是国际政治中的基本问题,也应该是我们分析判断世界变局和国际形势的首要前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是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规律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集成。他们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对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的透视,对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和未来社会的论述,对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人类解放学说等的阐释,都为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和国际形势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其中有几方面要义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一、关于时代的基本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时代,指依据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状况划分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意义上的时代,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一定时期内世界主要问题的高度概括,是对特定时期世界发展进程和基本方向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揭示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蕴涵着对时代问题的深刻认识。
例如:一是认为时代是指世界发展的一个大的历史阶段,不是一时的、局部的、时而前进时而后退的运动。二是凡称时代,必定是世界演化的“一般运动和运动的一般速度的各种倾向”,只有世界范围内涉及全球的现象才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三是“时代之所以称为时代是因为通过各种社会现象和战争的“总和”表现出来,“总和”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四是人类社会发展是大的历史时期与小的阶段性演变的统一进程,“大时代”和“小时代”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五是前后相继的两个时代在发生总质变前不断出现由量变到部分的质变,直接影响和左右着时代发展进程。六是要从世界各种现象的总和中找出时代变换的必然性特征,以特别突出的历史事件作为划分时代的里程碑。七是把握时代基本特征,要从整个世界而不是从个别国家和个别情节出发做出科学完整的考察。八是要根据时代基本特征制定本国的战略策略,而不是根据本国出现的个别情节和事件来概括整个时代特征。
二、关于时代的划分标准
时代是一个内涵丰富、适应领域广泛的概念,人们通常用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使用。例如:以某一历史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为划分标准;以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特征为划分标准;以战争武器为划分标准;以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变化为划分标准;还有以世纪更迭、朝代更替为划分标准等。这些体现的是世界或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军事等某个领域的发展阶段或发展时期,还不能在总体上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历史方位、实际特征和趋势走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一侧面或特征出发去考察和界定时代,还着眼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和影响的根本内容,以综合性标准反映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譬如,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划分标准;以社会阶级关系和主导性矛盾为划分标准;以社会制度的变化为划分标准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大都是在上述意义上论及和阐释时代问题,反映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斗争,是那些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核心内容。
三、关于时代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关于世界历史、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战争与和平、阶级斗争与世界革命、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等方面的思想论述,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研究范式。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历史观及近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精辟分析和科学判断,为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当今时代和世界变迁提供了一整套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譬如:一是用综合性标准揭示具有全局性影响和决定性意义的时代变迁。重视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国际体系为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尖端武器为基础的战争形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把握时代内涵、阶段性特征、演变方向和运行机制等,形成多维立体的研究框架和认识工具。二是“大时代”与“小时代”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列宁既继承了马克思运用社会形态划分“大时代”的分析方法,又创新性提出“大时代”与“小时代”相结合的辨析方法,划分出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以及工业垄断、商业垄断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几个“小时代”或称阶段。强调“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更具体的特点,以便在正确的理论概括和判断基础上制定各阶段正确的策略”。三是根据世界基本矛盾决定的全局性主要问题把握时代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如列宁作出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论断,以及邓小平作出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两大问题的判断。四是运用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审视时代变迁。从揭示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科学性、真理性总目的出发,将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有机结合,把对未来社会的前瞻性研究,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严格解剖和分析批判基础上,既用资本逻辑来说明世界历史,又用世界历史来说明资本生存、发展及其未来结果。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在开拓世界市场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如何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世界性。五是揭示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指出时代的变化有其历史规定性,必然要求人们的思维导向做出相应调整,甚至是革命性转变,否则难以适应、驾驭和影响新的时代。
四、关于社会形态演变规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了关于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理论。这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的重要线索。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演进,没有跳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概括的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依据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理论,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运用马克思创立这一理论过程中贯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为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美国等代表性国家理出清晰的线索。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归纳出帝国主义五大特征和三大矛盾及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沿着这样的理论逻辑,可以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先锋美国的认识。
五、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这里指的历史时代,是按照唯物史观“经济的社会形态”标准划分,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历史时代。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是分析判断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
循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资本主义经历了从原始积累到自由竞争再到垄断阶段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垄断资本主义又经历了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再到国际垄断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撰写《资本论》时看到的世界,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列宁写作《帝国主义论》时看到的世界,是资本主义从私人竞争走向垄断的阶段。其后垄断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到国际垄断、由工业到商业再到金融垄断的演进,不仅将整个世界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而且推动形成了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滞胀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进入国际垄断阶段的转折点。以“撒切尔经济学”“里根主义”和“华盛顿共识”为三个组成部分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体现了这一时期国际垄断资本一统世界的意志,逐步成为国际垄断特别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及其全球一体化制度安排的理论和实践依据。30多年间,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带来资本主义持续性无序扩张,酿成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外“综合症”。近些年来“特朗普主义”的离经叛道,“民粹主义”的反全球化运动,美欧极右翼民粹势力的崛起,西方世界政治极化的发展,“新华盛顿共识”的推出等,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模式——新自由主义政策失败的反噬、反叛和反思,本质上是其内部自上而下的纠偏与探索,为当代资本主义严重的“内伤”和困境寻找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