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战略一席谈
大战略一席谈(三)关于国际战略谋划的若干问题
点击量:0时间:2023-09-01 09:56:15撰稿人:和平

导语

国际战略,是指导国家对外工作的战略谋划,要求在对国家历史方位、外部环境、国际处境、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等作出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围绕国家总体战略,确定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模式、战略途径、战略重点、主要任务、方针政策、策略原则等要素,与国内战略构成一体两翼的国家大战略体系,在全局上指导、协调、推动和支撑各领域对外工作及内外两个大局。在中国走向强盛、民族迈向复兴的重大历史时期,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罕见风险挑战,谋划和实施与第二个百年蓝图相契合的国际战略,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正所谓,大国兴衰,关键在战略,“邦国系以存亡,政令因之而强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为此约请陈小工、黄仁伟、崔立如、张沱生、唐永胜、吴白乙、邢广程、陈凤英、裘援平等国内战略学界专家和学者,围绕中国国际战略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摘要刊载如下。

问题一:什么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主导性理论工具

问:大战略研究听起来抽象而艰深,世界变局、民族复兴、中美博弈......,什么样的认识工具在全局上能把握得准、驾驭得了、谋划得深如此宏大的时代课题?中国大战略研究的底色是什么?

答:国际问题研究和对外战略谋划,都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新中国外交的历史经验表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和中华文化的结合,具有这样的思想统领力和穿透力,可以超越和弥补那些只适用于特定领域、特定范围、特定历史文化环境的理论工具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是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研究的思想底色,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发展,同时也要充分汲取国内外优秀文明成果精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国家对外战略。

70多年来,中国外交能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得益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流世界观及方法论,得益于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韬武略,从揭示普遍规律、超越各学科局限的哲学高度统揽天下大事。尤其是在时代潮流把握、宏观形势判断、国际战略谋划、对外政策导向、策略原则运用上,这些世界观、方法论和韬略,有优势、真管用。长期以来,中国外交的理论工具、思维逻辑和基本脉络,就是依循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等宏观的、历史的框架,按照科技、经济、政治、社会、安全、意识形态、制度等领域划分和内在逻辑关系,在传导机制、矛盾分析、质量互变、时空转换等认识规律中观察把握,同时在国别区域研究、领域研究和国际体系研究等诸多方面,选择性借用行为主体的理论框架,及其他科学方法包括技术手段,丰富思维思辨的工具箱,在适用的范围内和不同的话语体系中正确运用,以适应国家各领域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需要。

新时代新征程,在对时代问题、世界变局、发展趋势、国际关系等分析判断及话语表述中,更应该坚持自己的传统优势,保持底色本色和连续性,避免或天马行空、或以偏概全、或削足适履、或任性随意。国际竞争比拼的是大战略,靠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看的是谁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把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世界发展大势,科学地发挥因势利导的主观能动作用,趋利避害制定并实施符合客观规律的国家战略,避免在战略上犯颠覆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