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战略一席谈
大战略一席谈(四)关于国际战略谋划的若干问题
点击量:0时间:2023-09-04 10:59:24撰稿人:和平

导语

国际战略,是指导国家对外工作的战略谋划,要求在对国家历史方位、外部环境、国际处境、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等作出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围绕国家总体战略,确定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模式、战略途径、战略重点、主要任务、方针政策、策略原则等要素,与国内战略构成一体两翼的国家大战略体系,在全局上指导、协调、推动和支撑各领域对外工作及内外两个大局。在中国走向强盛、民族迈向复兴的重大历史时期,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罕见风险挑战,谋划和实施与第二个百年蓝图契合的国际战略,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正所谓,大国兴衰,关键在战略,“邦国系以存亡,政令因之而强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为此约请陈小工、黄仁伟、崔立如、张沱生、唐永胜、吴白乙、邢广程、陈凤英、裘援平等国内战略学界专家和学者,围绕中国国际战略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摘要刊载如下。

问题二:如何判断和处理国家利益问题

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崛起大国,如何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至关重要,其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好本国与别国的国家利益关系。你们对此有何见教?

答:我们这里讲的国家利益,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的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各国制定和实施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及落脚点,需要全面认识和正确判断国家利益,据此确定国际战略相关要素和具体问题处置原则。当前,随着中国崛起并全面融入国际体系,我国的国家利益在迅速拓展中,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也在交融交汇中,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新的变化,把国家利益固化、内化、泛化、虚化都是错误的,都会引起战略决策、思想认知、舆论导向等的极大混乱。阎学通等我国学者对此有过全面论述,针对新的形势有些判断原则需要重申和强化。

问:现在人们的国家利益意识普遍增强了,但也出现另一种倾向,就是对外把什么都统称为国家利益,都要求作出强有力的反应,外交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

答:你说的这点很重要。国家利益内涵庞杂,需要确定利益性质,合理界定利益类别。要区分整体和局部利益,安全和发展利益,政治、经济、军事不同领域的利益,核心、重要、一般和次要利益,精神和物质利益,眼前和长远、现实和根本、永久性和阶段性利益,独享、分享和共享利益,有国际争议和无争议利益等,绝对不能简单笼统地混为一谈。在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的新形势下,还要注意我国与别国分享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国家间相互依存、联通互动增强,对外很多问题不是“你盛我衰”的零和关系,可能是“荣辱与共”的正和关系,还可能是“一损俱损”的“纠缠”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往往是“双刃剑”,甚至涉及多国和多领域,即使是反制也会产生“回旋镖”效应。必须超越简单和狭隘的国家利益认知,把分享和共享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考量范畴,不能将两者排除在外或与国家独享利益割裂开来。

同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细判断国家利益受到威胁和挑战的程度,需要分析涉华个案在军事和安全上到底对我国构成多大威胁,政治和外交上我们能得到多少支持,经济和科技上能争取多大空间,在国内外会产生多大影响等,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及其转换条件,据此作出恰如其分的应对选择和舆论引导。一般而言,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利益及保障范围的大小,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利益溢出的效应,军事实力决定守护领土主权的能力,自然禀赋决定对海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发展阶段和国内现状决定对外投送公共产品的多寡,等等。总之,要针对每一个事件中我们的具体利益受威胁和危害程度,权衡各种利弊和可动用的国力,更多考虑策略应对的优选方式,确定维护国家利益的政策目标与手段。

问:国家利益有没有轻重缓急和主次之分?近些年来国家核心利益说的很多,到底什么是国家核心利益,应该怎么维护核心利益?

答:国家利益有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和次要利益之分,必须对具体问题上的具体利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析。阎学通曾经提出,国家利益递进顺序是:政权稳定、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际承认、国际地位、世界贡献,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根据国家利益的基本次序及具体情况加以区分和应对。

根据官方表述,我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是: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国家根本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利益应该指不惜任何代价、甚至军事手段也要确保的国家利益,是为外界划出的国家利益底线和警戒红线,需要纳入国家安全最高层级的防范体系,跨越了就要以国家意志强力捍卫之。这就需要严格而合理地界定,通盘而精准地把握,不能虚化、泛化,或者滥用核心利益概念,这样会使真正的国家核心利益得不到强有力的维护。实践中的情况十分复杂,不是只要与上述领域沾边的事就是核心利益。要看具体问题的性质、受到威胁的程度、遭到损害的强度、产生影响的广度等等,细化形成每个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底线和红线,分别确定维护和应对尺度,特别重要的是要立法。既不能漠视和容忍“切香肠式”的蚕食,也要防止泛化或滥用维护核心利益的手段。

国家核心利益的保障空间和延伸部分为重要利益,如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外部战略性资源供应和运输安全、关键产业链供应链、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周边安全稳定等,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国际合作、周边外交、对外宣传、军事威慑等积极维护与拓展。没有威胁到我国、靠一国或少数国家无力解决的全球性或地区性共同利益问题为一般利益,要诉诸国际合作、坚持量力而为,按照关联度处理好国家、双边、地区和全球利益关系。

对无碍大局的次要利益和精神层面的利益,应灵活妥善处理,甚至进行利益置换或让渡。对涉及未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要靠战略运筹加以保障,不能急于求成。对有国际争议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声索,需要结合历史与现实、国内法与国际法、愿望与可能等理性对待。

问:当前世界正处于变局乱局之中,中国长远的国际战略和短期的应对政策,都要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否则就可能犯颠覆性错误。你们认为衡量国际战略和外交对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国际战略也好,外交对策也罢,不是自己给自己打分,都要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甚至需要国际社会的认可。这其中一个重要尺度,就是要权衡成本效益。实施国际战略的基础,是对外可动用的国力手段,但手段转化为实际效力,需要政策和策略运用。首先,确定和实现对外战略目标,一方面要把重心始终放在实现自身发展强大上,对世界贡献大小需与国家发展阶段和硬实力基础相适应;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以外交和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像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人口规模、与各国经济依存度、在全球及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战略性资源禀赋、“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公共产品和对外援助,以及海内外民族凝聚力、国家意志力、外交运筹力、文化吸引力、宣传影响力等等。对战略和政策的实施必须及时作出评估,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纠错”。评估的标准与“软或硬”无关,看的是与总体战略意图、自身国力、运用环境是否相符,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和实现了实质性国家利益,为此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效益是否匹配。最佳选择是给策略运筹以更宽松的空间,争取以较低成本和代价,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新时期需要构建国家利益整体认知系统,以利于科学决策、改善认知、引导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