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战略一席谈
大战略一席谈(十五)美国印太战略与中国周边环境
点击量:0时间:2023-11-17 09:59:30撰稿人:和平

​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理念提出10年来,中国周边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全球经济增长重心已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显著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铺展开来,中国地位和影响显著增强。美国对华转向全面遏制,以中国为首要地缘政治对手,提出并推行“印太战略”,决心“重塑中国周边环境”,强行搅动亚太安全与发展格局,给地区形势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一、美国印太战略取得进展

自特朗普政府提出“构想”6年来,美国印太战略取得一些进展。

第一,战略上凝聚内外共识与合力。美国两党形成印太战略共识,拜登政府全盘接纳并接续推进。将中国视为“最大地缘政治挑战”,把“印太战略”作为全球战略关键抓手,霸权护持与“竞赢”中国兼顾,形成较完整而系统的政策体系。同时修正特朗普时期“美国第一”原则,借助联盟体系和多边机制联手推进。随着“印太战略”总体形成,美域内外盟友和伙伴纷纷跟进,提出各自的“印太”战略或构想,自觉不自觉地配合或迎合美战略实施。“印太”概念已为多数国家接受,“印太”地区成为大国竞争场域,遏制中国成为美及部分盟友的战略取向。乌克兰危机未能迟滞该战略施行,美国将中俄捆绑并企图“祸水东引”,实施对华和对俄“一体威慑”,以此增强总体战略势能。

第二,军事上重塑联盟和安全格局。美国“印太战略”重点在构建“印太版北约”,强化盟友和伙伴体系建设。推动北约盟国加大资源投送,加固与日韩澳菲泰等双边军事同盟,推进地区盟友间特别是日韩间,及其与北约国家间的联系。日韩澳与美战略协调和同盟合作增强,成为“印太战略”核心力量;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升格,力图打造“印太战略”枢纽;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深化,成为军事战略竞争的“盟中之盟”。美国强化军力部署和联合作战能力,加快实施“太平洋威慑倡议”,着力维护所谓“基于规则的”海上安全,建设覆盖全地区的海域态势感知体系,与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英国结成“蓝色太平洋伙伴”,提升太平洋岛国、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国家相关能力建设。保持高频率海上军事行动,与域内外盟友联合军演更具针对性和挑衅性。

第三,经济上以“印太经济框架”弥补短板。美国推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超越传统贸易集团模式,以贸易和数字经济、供应链、清洁能源、税收和反腐败为四大支柱,将地区13个国家纳入其中。作为“印太战略”的经济抓手,寻求建立美主导的地区经贸规则秩序,以及排华的地区供应链体系。美与日韩及台湾建立“芯片四方联盟”,促日印澳实施“供应链韧性倡议”,提出美日澳“蓝点网络倡议”,加大对东南亚、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冲“一带一路”倡议。意图形成“可替代性”方案,搭建地缘经济“规锁”架构,对地区经济合作和安全环境产生长期危害。 

第四,外交上制造意识形态和阵营对立。美国企图将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引入亚太,渲染“中国威胁”和“民主与威权”竞争,利用各种地区矛盾和热点问题,煽动地区国家反华恐华疑华情绪,拉拢诱压更多国家“进圈子”“选边站”。美军政要员频密访问日韩和东南亚、南亚国家,高规格出席东亚峰会等地区重要会议,主办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将与东盟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加强双边和多边各领域务实合作,导致少数国家对华和对外政策变化。

二、中国周边环境发生复杂变化

在美“印太战略”冲击下,大国地缘竞争对峙加剧,地区力量重组存在不确定性,整体安全局势趋于紧张,爆发局部冲突风险加大,对地区安全环境和发展格局形成结构性冲击。

第一,周边地区军事安全挑战倍增。以双边军事同盟为基础,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为核心,以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为枢纽,以“五眼联盟”为纽带,以网络化、准联盟合作为补充,美国主导、协同遏华的盟伴体系初步成型,改变着东盟主导的地区安全架构。美国及其盟友发展反进入/区域拒止武器系统,建设蓝水海军并增强两栖和兵力投射能力,加强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和波斯湾的前沿军事部署。在“印太战略”和乌克兰危机刺激下,一些周边国家增加国防预算,加强先进武器联合研发和购买,加强非对称性军事力量建设,军备竞赛在地区悄然兴起,核安全和核扩散隐患也在增大。

第二,地区经济合作遭遇分化干扰。美国欲通过“印太经济构想”,重塑“基于规则”、排除中国的地区经济秩序,分化弱化原有地区经济合作架构,在投资政策、科技创新、产业链和供应链重组等方面搅局。提出蓝点网络、弹性工业链、基础设施建设等四大经济计划,在碳排放和债务风险等方面做文章,通过设立标准、规制认证等方式,对冲“一带一路”建设,迟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实施,扭曲了地区国家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分工合作及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第三,地区热点问题徒增变数。美国以维护“海上安全”为借口,深度介入南海问题,加大军事存在和海上威慑,实现“自由航行”常态化、多国化。阻挠《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拉拢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加强美菲军事同盟关系,怂恿菲律宾制造事端,意图改变仁爱礁现状。加强与日韩军事同盟关系,支持日本“实现防卫能力的根本性增强”,推动韩美同盟朝“以核为基础的同盟”方向发展,提升美日韩三方军事合作,针对朝鲜频繁举行联合军演,刺激朝鲜加快核导研发,导致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安全格局与局势变动。

第四,台海军事冲突风险居高不下。美国将台湾视为“印太战略”的重要抓手、遏制中国的着力点,鼓噪将台湾列入“主要的非北约盟友”,企图将台纳入“印太”军事和经济框架。在“台独”势力掌权情况下,美国不仅强化和升级与台实质关系,助台提升“非对称”反大陆威慑能力;而且渲染“大陆将武统台湾”,推动双边和小多边同盟合作朝应对“台海战争”方向协调和加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屡屡“切香肠”“踩红线”,导致台海局势不得安宁,冲突升级乃至战争风险上升。

第五,地区力量重组和关系变化。四大地缘政治板块均出现新变化:东北亚方向,美日韩同盟化和对抗性趋势发展,朝鲜拥核使半岛无核化进程充满变数;南亚方向,印度加速崛起地位上升,结构性矛盾和争端时隐时现;东南亚方向,美国加大分化拉拢东盟,域内外多方介入使南海不稳定因素增加;西北亚方向,俄罗斯地缘战略“向东看”,对加强对华和亚太经济合作抱有期待。极少数国家助美推进“印太战略”,以中俄朝为“安全威胁来源”和借口,在军事、经济、科技、网络安全等领域,深度参与美地区议程和联合行动,在修宪、备武、“脱钩”、涉台、南海、拥核等问题上更趋积极。 

东盟经历短暂战略焦虑后,决意增强战略主动性,在中美博弈中不“选边站”。以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为目标,重塑自身统一性和地区“中心地位”。以海上安全、互联互通、可持续性发展等为优先议程,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印太经济框架”并行不悖。坚持“大国平衡”政策,妥善处理对华、对俄、对美关系,拒绝成为大国博弈的“代理人”,通过升级伙伴关系、拓展成员国、扩大“朋友圈”,强化包容性地区架构及其核心地位,反对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

三、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存在制约因素。

美国国内矛盾和问题成堆,大选临近和党争掣肘,政策连续性和资源投入难以保障;国际麻烦此起彼伏,俄乌战争持续,巴以冲突又起,偏袒援助左支右绌,欧洲盟友自顾不暇,美战略收缩和聚焦重点都难做到。中国实力地位和地区影响今非昔比,与周边国家结成全面战略伙伴,利益交融十分紧密,区域合作和依存局面难以拆分,很多邻国包括美盟友都不愿“选边站”。俄罗斯地缘战略转向,加大对亚太地区投入,也会增大对美“印太战略”的牵制。

中国需坚持睦邻友好合作原则,把握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规律与优势,细化完善周边外交指导原则,全面系统多维度“夯基、固本、深耕、共建”,在本地区率先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靠地区合作实现周边稳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