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研究员应邀来我所做“特朗普政府内外政策的走向及中美关系的前景”专题讲座,讲座由廖峥嵘常务副所长主持。
首先,他就如何看待特朗普与当前美国的政治生态发表了观点。他的核心观点认为:特朗普的参选、胜选、上台执政实际上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发生、发展、展开的过程,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常规政治过程和政党轮替。他认为:“特朗普风暴”已远远超出美国常规政党轮替的范畴,实质上是一场触及利益格局重组的“特殊”社会政治运动,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各种社会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社会政治运动体制外特征,将对美国的政治生态产生巨大冲击,产生高度的不确定性,它对美国本身产生的震撼效应可能远远大于它对外部世界的溢出效应。
第二,他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走向。特朗普对外政策的基本理念概括起来讲就是“美国优先”、“美国第一”。是美国社会中曾经出现、被长期压制或边缘化的本土主义、孤立主义、狭隘民族主义、重商主义、粗鄙现实主义的一种大融合。其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
(1)目前美国所有的问题都是外部世界的“他者”带来的,因而要阻断这些“非本土”因素的牵扯或介入;(2)将美国的外部责任看作是负担。认为美国过度地承担了国际安全的责任,让美国的盟友免费搭车。而这些盟友不知感恩,反而经常以一种道义上的后现代主义的形象出现,并时不时地批评美国。把美国的“不正常的无私”视为理所当然;(3)“买美国货,雇美国人”。认为美国在战后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中吃亏。倾向于从“零和”视角审视国际关系特别是国家间的经济关系;(4)强调“以实力求和平”,同时认为大国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且能够基于理性达成良好关系;(5)不谋求迫使他人接受美国的生活方式,对推广美国的价值观不感兴趣。
就美国对外政策可能的走向而言,倪峰研究员提出:第一,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二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坚持的国际自由主义“道统”,即美国的领导地位,维护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与此同时,特朗普这种颠覆性的想法会受到美国的建制派以及美国的盟友强有力的抵制。第二,在战略态势上继续进行适度战略收缩。战略收缩实际从奥巴马政府就开始了。尔特朗普更具孤立主义色彩,会更多地将施政的重心放在国内,但是鉴于美国所拥有的重大海外利益,他不可能真正推行孤立主义。在收缩的同时,很可能进行有选择的干预,如果在一些点上激怒特朗普,他可能做出比奥巴马政府强烈得多低反应。同时可能要求盟国承担更多地安全责任。第三,外交议题将紧紧围绕他所最关注的经济、移民和反恐展开。
第四,在处理与各国的关系中“抓大放小”,更加重视处理与大国的关系,争取实现大国合作,最突出的做法是试图缓和美俄关系。而不是奥巴马政府的做法“推小搏大”,利用乌克兰和东欧国家对抗俄罗斯,利用越南、菲律宾对抗中国。第五,在安全议题上,将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放在突出位置。强调重建美国军力,签署加强军备的行政命令。第六,在贸易政策上强调“公平贸易”,重双边而轻多边。特朗普的逻辑是,美国较之于任何对手,各方面都占尽优势,没有理由达不成对美国有利的交易。而以往美国政府放弃利用美国优势,不敢采取强硬的方式向对方要价,结果自己在众多问题上都成了“冤大头”。第七,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上踩刹车,甚至开倒车,甚至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中国制造的阴谋。
第三,就中美关系前景而言,他认为特朗普的中国观是有“两个中国”。一个是“好的中国”,建起了大城市,未数亿人提供住房和教育,允许其公民到世界各地旅游,创造出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对“好的中国”,特朗普认为可以发展合作,与之做交易。另一个则是“不好的中国”。“盗窃美国400-700万就业岗位”,“坐拥5000亿贸易盈余”,“放任人民币贬值”,“进行不公平贸易”,“盗窃美国知识产权”,“在南海和朝鲜问题上不尊重美国”。对“不好的中国”应该强硬、施压、惩罚。
他认为特朗普主要从经济的视角看中国。冷战结束以来,历届美国政府主要以三重视角看中国。分别是“意识形态异质国家”、“地缘政治竞争者”、“经济竞争者”。特朗普几乎从纯粹的“经济竞争者”的视角看待中国,相对并不重视其他两个身份。
所以对中国而言,中美关系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保持中美关系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所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743号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11033 Copyright©1999-2015 ipd.css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