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去美元化不如美元去武器化
点击量:0时间:2023-04-26 10:12:59作者:廖峥嵘

近期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些新变化引起高度关注。中国、巴西有关机构达成协议,双边贸易可以绕开美元,使用本币结算。中海油与总部在法国的道达尔能源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达成交易,以人民币采购道达尔能源6.5万吨产自阿联酋的液化天然气(LNG)。这是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LNG交易。在印尼召开的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讨论了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更多使用本币结算。印度和马亚西亚同意用卢比结算。一时间, “去美元化”又成为媒体热词。

“去美元化”没有什么明晰的定义。货币在国际交易中承担着计价、支付、贮值等功能,如果美元在这些方面的功能被替代,可称之为去美元化。国际贸易,包括大宗商品、能矿等战略物资交易改用非美元结算,外国持有人减持美元债券,出售美元资产,减少美元储备等都属于去美元化的表现。去美元化意味着本来存在着“美元化”,即美国以外的某国在国际交易中主要使用美元为贸易、投资和储备货币,彻底美元化的国家甚至直接采用美元替代本币以国内流通。一旦某经济体采取措施减少美元在国际国内经济活动中的使用,就可视为开启了去美元化进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受到重创,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高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始增进区域性、功能性货币合作,减少美元使用,以规避过度依赖美元结算、计值和储备带来的汇率风险、债务风险、资产风险等等。金砖国家、东盟等都积极推动本币结算。欧盟等也支持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占官方国际储备货币总额的比例,峰值是1977年的85%,现在为约59%。国际关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也刺激了去美元化进程。美国对伊朗、俄罗斯实施严厉金融经济制裁,限制其使用美元。伊朗、俄罗斯等国走上彻底去美元化道路。欧洲尝试绕开美元主导的SWIFT系统与伊朗开展支付。俄乌开战前,俄罗斯已经将其大部分储备替换为黄金和其它非美元资产。开战之后,俄罗斯更是加速其能源贸易的非美元结算。印度则尝试与俄开展卢布-卢比结算。其他的双边、多边的非美元本币结算协议也在不断涌现。近期中、日两大美债外国持有人持续减持美国国债引人注目。美国财政部国际流动资本报告显示,截止2022年底,各国持有美债总额为36660亿美元,比2021年减少4577亿美元,减持11.1%。其中,最大两个债主中国和日本分别减持2245亿美元和1732亿美元。法国、沙特、以色列等同期也减持了大量美国国债。此外,多国央行增持黄金代替部分美元储备,以及德国等从纽约美联储金库提走部分实物黄金,也被解读为去美元化。

去美元化相对应的正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近年来的去美元化动作看似热浪频仍,实则波澜不惊。美元在国际结算、储备中的地位几无动摇。相对于美元的百年霸权,现阶段,去美元化仍然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近一波去美元化动向也需要具体分析。中海油首单人民币LNG采购量为6.5万吨,而2022年我国LNG进口量为6344万吨,只占千分之一。东盟会议讨论的是增加本币结算以减少风险,原因正是由于东盟国家的美元化程度过高。东盟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是世界贸易和投资最多地区,也是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但是其货币合作水平低,没有欧元这样的地区货币。美元在其内外贸易占比高达90%,是典型的美元区。巴西刚刚宣布人民币超过欧元,成为其第二大官方储备货币,但究其实,人民币只占5.37%,美元占比80.42%。当前,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通胀居高难下,国债水平不断攀上新高,银行业不时爆雷,潜在危机随时可能爆发,促使各国考虑规避美元短长期风险。中、日等央行逐步减持美债,通货膨胀导致“投资美债收益减少”是一大诱因,而美元升值带来的账面减持也是重要因素。俄、伊等国面临严厉制裁,难以开展正常国际贸易,不能不去美元化。而印度、欧洲等采取的绕开美元措施,则与其需要与被制裁的俄、伊作交易有关。各国绕开美元交易形成的非美元外汇,其流通性、保值功能、信用等级显然不如美元,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美元体系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路径依赖”,绕开体系交易成本将大为提升,另建新体系成本更高。去美元化情形各一,很难形成统一行动纲领,利益协调更是难上加难,需要具体分析,不可轻下判断。

美元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去美元化也不可能奢望一蹴而就。去美元化动作多是各国根据自身经济金融状况作出的顺应市场变化的反应,其决策是自发的、局部的、分散的,基本上没有撼动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美国乐得“善意忽视”。毕竟,美元的“嚣张特权”也是一种负担,它会限制美联储对美元利率的掌控,影响其政策调控能力。当然,美元并不是仅仅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它是美国可以充分利用的战略工具,与美国军力并列为美国霸权的两大支柱。美国政府也一直将其作为战略工具加以利用。

因此,当前问题和关键不是去美元化,而是“美元去武器化”。俄乌战争引起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美国和西方几个世纪的主导地位受到所未有冲击,世界多极化更为明显。美国严厉制裁俄、伊,冻结甚至宣称要没收阿富汗、俄罗斯的美元资产,严重动摇美国及美元的国际信用。瑞士央行放弃延续自1815年起便确立的中立地位,加入制裁俄罗斯行列。美国和西方世界金融体系的数百年信誉毁于一旦。包括西方国家在内,各方纷纷开始从战略上考虑美元资产的安全问题。去美元化既是各国规避货币金融风险,提高资产收益的必要举措,也是增强国家金融安全,特别是海外资产安全的必然选择。各种去美元化的动作如果汇成一股潮流,或将对美元的战略工具效应形成冲击。

单一主权货币长期充当国际中心货币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风险和天然缺陷。如美国货币政策与它国政策的冲突,美国一已之力无法平衡国际收支等等,而美元垄断性权利会助长美国将其作为打击对手的战略工具,对手必然从战略角度试图瓦解其权利。从长远观点看,单一主权货币充当主要国际货币更是不符合世界多极化实际。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的方向,有可能是多种主权货币共生共存,相互制衡,共同承担稳定国际货币金融环境的重任;也有可能出现是超主权货币,或者技术进步导致制度创新,比如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取代现有的法币制度。无论哪一种前景,都意味着美元地位的削弱。只是这个过程可能会漫长而曲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波去美元化进程会不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化,虽然值得期待,但仍需观察。

(原文首刊于2023年4月20日《环球时报》,标题为:“去美元化”非一日之功但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