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时事简报(2016.9.5-9.11)
点击量:0时间:2019-01-07 11:17:55作者:和平发展研究所

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选举产生70名议员:新华社香港9月5日电(记者牛琪 颜昊 张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选举的投票结果5日傍晚全部揭晓,70名候选人当选为第六届立法会议员。4日是香港特区立法会换届选举投票日,全日投票人数超过220万,创历史新高,投票率也打破历届纪录。本届立法会选举投票于4日7时30分至22时30分举行。选举分为地方选区选举和功能界别选举两个部分。地方选区为5个,分别是:香港岛、九龙西、九龙东、新界西、新界东,共有84张名单的213名候选人竞逐35个议席。功能界别方面,传统功能界别为28个,共选举产生30个议席,其中10个功能界别的12名候选人在无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自动当选,另有43名候选人竞逐剩余18个功能界别的议席。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由9张名单的21名候选人竞逐5个议席。本届立法会选举中,全港合资格的登记选民共有近378万人,较上一届增约31万人。投票结束后共点算了约220万张地方选区选票、约198万张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选票和约17万张其他功能界别选票。据统计,总投票率约为58%。本届立法会选举中,建制派阵营共获得41个议席,约占总议席的60%,建制派与反对派两大阵营所占议席基本格局不变。民主建港协进联盟(简称“民建联”)在本届立法会选举中获得12个议席,继续保持立法会第一大政团的位置。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除特区第一届立法会任期为2年外,立法会每届任期4年,第六届立法会的任期将从今年10月1日起。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的产生办法与第五届相同。在本届立法会选举提名之前,香港选举管理委员会曾发表声明表示,参选人须签署声明拥护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别行政区。

李克强出席第十一届东亚峰会: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8日中午在万象国家会议中心出席第十一届东亚峰会。东盟十国领导人、韩国总统朴槿惠、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老挝总理通伦主持会议。

李克强在讲话中表示,东亚峰会成立以来为增进各方理解与互信、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尽管当今世界面临诸多挑战,但东亚仍是远离战争冲突的“净土”和贸易投资较快发展的热土。各方应遵循合作经验,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东亚峰会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奉行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东盟方式”,积极务实推动对话合作。在经济发展方面,各方应大力支持地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加强社会民生领域合作。在政治安全方面,中国坚持奉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外交传统,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支持各方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探讨区域安全架构建设,妥善处理热点敏感问题。

李克强指出,东亚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既面临巨大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中方愿与各方齐心协力,化挑战为机遇,推动东亚合作稳步向前,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持久繁荣贡献力量,造福各国人民。

李克强阐述了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第一,中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一贯忠实履行《公约》。根据《公约》,缔约国拥有首先选择直接对话协商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权利。中方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等第三方解决程序是在行使国际法和《公约》赋予的权利。在场有的国家也采取类似的立场。第二,过去十多年南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基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的制定是基于包括《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原则与精神,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地区规则。至于南海地区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本来就不存在任何问题。按照《宣言》规定,南海有关争议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这是既符合国际法、又有效管用的办法。单方面提起仲裁,引入第三方,违背了《宣言》,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搅乱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地区秩序,损害了本地区和平稳定。第三,中方与东盟国家正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在争议解决之前管控分歧、化解矛盾、推进合作。昨天,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有关海上合作的两项成果文件。中国和东盟国家完全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南海问题。域外国家应当理解支持地区国家所做的积极努力,而不是渲染分歧,扩大甚至制造矛盾。

李克强强调,中国始终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以建设性态度负责任地处理南海问题。中方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将南海建设为造福地区各国人民的和平、合作、友谊之海。

与会领导人充分肯定东亚峰会对推进地区和平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合作成果,表示,东亚是全球最具活力地区和经济发展引擎,峰会应坚持“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增强政治互信,构建适合东亚特点的安全构架,有效应对核扩散、气候变化、全球发展、难民、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等挑战,维护东亚稳定局面。强化经济伙伴关系,深化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互联互通、金融、环保、教育、民生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各方欢迎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宣布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并通过有关海上合作的成果文件,支持各方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和平和外交方式解决海上争议,确保实现地区稳定与繁荣。

峰会后,李克强与东盟十国及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声明发布仪式。

外交部就朝鲜进行第五次核试验表态:朝方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进行第五次核试验。中国外交部已就此发表声明,表明了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的立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是中方的坚定立场。我们强烈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遵守安理会相关决议,停止采取任何恶化局势的行动。今年初以来,半岛形势出现曲折反复,严重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与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背道而驰。事实一再证明,半岛相关各方的安全关切应该且只能以符合各方利益的方式加以解决,任何仅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的单方面行动都是“死胡同”,只会加剧局势紧张,使问题复杂化,最终不仅无助于解决自身安全关切,反而会使相关目标更加难以实现。中方强烈敦促各方着眼大局,谨言慎行,避免进一步相互刺激,共同为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实现半岛和平稳定做出真正的努力。中方将继续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半岛有关问题。

外交部公布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成果:97日至8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第19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第11届东亚峰会在老挝万象举行。李克强总理率团与会,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双方关系及各领域务实合作面临承前启后、提质升级的重要契机。纪念峰会回顾总结了25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经验,高度评价双方合作取得的显著进展,一致认为,中国—东盟关系是东盟与所有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一组关系。双方表示愿意继续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不断推动双方关系迈上新台阶,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会前,李总理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仪式,这是我们为纪念25周年作出的特殊安排。各国领导人一同观看了反映双方关系25年发展历程的视频短片。在其他东盟国家领导人见证下,李总理与老挝总理通伦共同为《中国—东盟对话与合作(19912016):事实与数据》手册剪彩,李总理与通伦、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切纪念蛋糕。仪式现场掌声阵阵,气氛喜庆隆重、温馨和谐。

纪念峰会通过了四份成果文件,分别是《纪念峰会联合声明》、《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其中,《纪念峰会联合声明》是一份内容全面的声明,双方重申对彼此友好政策,规划未来合作方向。中方欢迎东盟共同体建成,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东盟重申中国发展对本地区是重要机遇,支持中国和平发展,将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声明指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具有里程碑意义,各方承诺全面有效完整落实《宣言》,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实质性推动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

10+3会议上,各方积极评价10+3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愿加强合作,共同纪念明年10+3机制成立20周年。会议发表了《10+3关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和《10+3关于积极老龄化的声明》。其中《10+3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由老挝和中国共提,强调各方应本着平等、合作、包容的精神,采取全面、迅速、有效行动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减贫、中小微企业、旅游和文化等领域提出具体合作倡议,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东亚峰会上,各方回顾了能源、金融、教育、公共卫生、灾害管理与环保、东盟互联互通六大重点领域的合作进展情况,讨论了东亚峰会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各方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会议发表了《东亚峰会促进东亚基础设施发展合作万象宣言》《东亚峰会加强应对危机移民和人口贩卖合作宣言》和《东亚峰会核不扩散声明》。其中,《东亚峰会促进东亚基础设施发展合作万象宣言》由老挝和中国共提,突出加强东亚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合作的重要意义,鼓励地区国家加强合作,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宣言有助于促进东亚地区互联互通,助推区域一体化进程。会议上,各方就南海、朝核导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李克强总理阐述了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有关立场和主张,东盟国家纷纷予以呼应。大多数国家积极评价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议、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支持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希望尽早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只有两个域外国家提及南海仲裁案。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就落实《宣言》和“准则”磋商取得积极进展的情况下,有关域外国家的做法显得很不合时宜。